2024年10月摄影技术与艺术区别与联系?摄影与艺术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10-12

  ⑴摄影技术与艺术区别与联系?摄影与艺术的关系

  ⑵摄影技术与艺术区别与联系

  ⑶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一个优秀的摄影家(photographer)必须精通摄影技术,又善于掌握运用摄影艺术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无愧于摄影家的称号。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的技术性。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以及其它操作方面的技巧。摄影技术包括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种特定环境、各种题目的拍摄技法等等。无疑摄影技术在摄影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只有在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建造出举世瞩目的摩天大厦。因此,要拍好一张照片,必须掌握必要的摄影技术,必须把摄影技术作为实践的基础。就摄影艺术创作而言,任何一幅作品的产生,尽管涉及诸多创作环境,但若没有过硬的摄影技术基本功,作品是无法完成的。例如演员的表演技术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艺术效果,画家的笔墨功夫直接关系到其作品的艺术成败。然而,技术并不是艺术的全部,也不是艺术的主要部分,它更代替不了艺术。“技术可以造就能工巧匠,却不能造就艺术家。艺术是要思想的,要感情的,要多方面修养的,更要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潘蒙兹语)。任何一门艺术都以自己独具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从而构成了玲珑多姿、五彩纷呈的艺术天地。摄影作为一门艺术(art),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不同的语言。

  ⑷摄影是艺术的一个范畴,拥有艺术所赋予的一切特质,但是又游离于艺术的边缘,以自己的纪实性和社会性标榜独立.我想论述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争取艺术地位的漫长的辩护过程及与其它艺术的交织互动.

  ⑸摄影的定义常是以推理论证的方式给出,在一般性地给出关于摄影定义第一原理以后,接着就证明推断出有关摄影分类的种种图式,最后被分离出来的若干似是而非的类别成了摄影确定性的划分。这样的文字在传统摄影的理论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一条关于摄影的定义如下:“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艺术创作构思,运用摄影造型技巧,经过暗房制作的工艺程序,制成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就概念而言,根据中文中心词后缀的惯例,“摄影艺术“可通俗理解为:摄影的艺术,广义上包括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狭义上特指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摄影,是《辞海》所说的“造型艺术的一种“。

  ⑹谈谈你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⑺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艺术创作构思,运用摄影造型技巧,经过暗房制作的工艺程序,制成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就概念而言,根据中文中心词后缀的惯例,“摄影艺术”可通俗理解为:摄影的艺术,广义上包括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狭义上特指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摄影,是《辞海》所说的“造型艺术的一种”。

  ⑻摄影术和摄影艺术的区别

  ⑼摄影的定义就是把景象瞬间定格下来摄影术是技术摄影艺术是审美艺术传统:银盐胶卷显影形成的图像数字:是二进制代码保存的一组数据

  ⑽摄影当然是艺术,还是一项高雅风趣的艺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拍照,都自称自己为摄影师,但是真正搞好摄影艺术精髓的人却很少。由于大家的摄影技术参差不齐,便导致,在外行人看来,摄影的艺术成分很低。摄影和拍照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小编觉得前者叫做摄影艺术,而拍照却叫做大众审美。艺术和大众审美中间还差一个“观念摄影。”突破观念摄影才能由大众审美进步到摄影艺术。像拍的生活片、花、商业片、风景片都属于大众审美,没有艺术特质。相机的光线除了受外界的影响之外,我们通过调整相机的光圈、快门以及其他数据也可以获得很多的光线,必要时候我们还可以购买三脚架和闪光灯。照片的构图需要多加练习。

  ⑾摄影属于造型艺术,诉之于视觉。与绘画的造型性,空间性,静止性等的共同点的存在是由于其艺术形象是在平面的空间上展示出来。下面是我整理的两则关于摄影艺术的感悟,供大家参阅。

  ⑿摄影艺术的感悟一:感受摄影感悟修身

  ⒀摄影是提炼生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摄影作品是摄影人主观思想和立场观点的具体反映,是摄影人的思想境界和内在涵养的影像呈现,摄影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与修身厚德一脉相承。

  ⒁聚焦光影与感恩情怀。摄影是光与影的有机结合,是山川风物与光影世界的瞬间定格。摄影的本质就是光影的变化,缺少光影效果的山川风物很难打动人心。只有宽阔的视野、理想的天候,当美妙的光线与神奇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才会拍出精品佳作。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光影最佳结合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馈赠,由此联想人生,人的一生,有成功、有辉煌,也有挫折和遗憾。但凡取得进步和成就,必须具备多种因素,除自身努力外,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培养,离不开父母亲朋的关心期盼,离不开战友同事的协作支持。因此,我们感悟摄影,感受自然,要学会感恩,学会报恩,学会做人,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⒂取舍光影与处世胸怀。摄影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活动,摄影人在用心记录海纳百川的虚怀包容、日出日落的生息延绵、百折不回的坚韧不屈中,寓情于景、励志抒怀,调整平衡心态,感悟山水,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摄影注重“三分美”,拍摄的物体放在三分的黄金位置时拍出的图片才最完美;摄影讲究“侧面全”,从侧面拍摄才更能显出作品的俏丽和雄伟;摄影需要“平视诚”,拍摄者与被拍者在同一高度才会得到更漂亮的画面;摄影是一种“减法”艺术,需要保留最亮丽画面,舍弃杂乱场景。引申到为人处事,也具有相同的道理。人与人相处要做到留有余地,学会换位思考,注重平等交流,放大和学习他人优点,缩小和原谅他人缺点,乐观豁达、胸襟坦荡,交益友、走正道、干正事,促进社会和谐。

  ⒃追逐光影与实践感怀。摄影是对光影意境追逐和捕捉的创造性劳动,是永远在路上与永远探索着的动态过程,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创作、热爱生活的表达方式。无限风光在险途,摄影人起五更、负重装、攀险峰,看日出日落、览山川江河,记录岁月变迁,定格精彩瞬间,去别人去不了的地方,看别人看不到的美景。摄影人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砺练意志、愉悦身心;在记录多彩世界的环境中开阔视野、净化心灵、沉淀思想;在品味创作的收获中感悟生活、享受快乐、陶冶情操。同时,摄影讲用心思考,以情取景,是对意志与毅力的考验锤炼,是人们追求完美意境的理想实践,是不断展现和超越自我的劳动过程。联系我们的具体工作,会使我们拓宽视野、用心观察,定好目标、专心致志,调整心态、学会取舍,把握重点、统筹兼顾,视工作为作品,摄影让人更富有激情、更充满活力、更乐观积极,摄影使工作更有思路、更有创新、更有品位、更有质量。

  ⒄摄影是一种心情,摄影是一种感受,摄影是一种寄托,摄影是一种修养!

  ⒅摄影艺术的感悟二:感悟·摄影·艺术

  ⒆举起你的照相机,与自然对话,感悟它的博大、壮美、奇幻···

  ⒇举起你的照相机,与生活对话,体味它的情趣、苦涩、幸福···

  ⒈举起你的照相机,与人的心灵对话,体会它的崇高、忧郁、坚毅···

  ⒉举起你的照相机,与艺术对话,感受另一个世界···

  ⒊回顾一学年的学习生活是充实的。在摄影课堂教学中以及课下看到的书籍与同学踏秋摄影的过程中,我对摄影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光是摄影的前提与灵魂,没有光就不会有摄影。光对摄影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在介质上形成影像二是对被摄主体的表现与塑造作用。为此我们对“光的性质”“摄影用光”进行了讲解并且在课外实践拍摄过程中又具体讲解了测光还学习了透镜成像,包括:基本光学原理,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透镜像差等。对此,我们对摄像又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在实践课程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照相机的结构,拆装胶片等基本技能。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对曝光,光圈,快门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而技术的东西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来了它在同一时代的光辉。

  ⒋艺术才是永恒的。记得第一节摄影课上在光与影中我们静静观赏着老师的摄影作品:有新疆姑娘的羞涩;西藏山川的巍峨;死人谷的寂静;颠簸的旅途中,茫茫风沙里的军车;青海湖红日下的牛角···聆听注在页脚的呢喃,似是对大自然吐露着爱意;像是对生活倾诉着热爱!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体会到摄影艺术的魅力。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摄影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创作者的人文思考:对生活的捕捉,对艺术的无限追求···

  ⒌我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感性的东西很多我都喜欢:绘画,音乐,影视等。还有或是无形的东西,丰富的感情我也喜欢:浪漫,激烈,感性,超然,忧郁等。我没有翻看字典或是专门找书籍看看上面对于艺术这一概念的解释。其实没必要,在我看来,即使白纸黑字写着艺术是什么,因人而异对它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的脑海中艺术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是能体现个人情感并能让这种情感传染给他人让别人心中有心灵的荡涤这才应是艺术。

  ⒍我很喜欢艺术,我喜欢它的不拘一格,它的潇洒,它的忧郁···艺术给予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它不似天文数学般要求思维的缜密,一步步的推算直到光明的顶峰。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更加人性的东西,是灵魂的东西;

  ⒎有时躺在床上,闭上眼,带上耳机,静静倾听音乐,让整个房间都沉浸在那如绸缎般的溪溪泉流中,醉了···

  ⒏有时泡在图书馆里,看一幅美妙的画作,感受那细腻的笔触,感受那柔美的眼神,感受那起伏有致的曲线,妙啊···

  ⒐生活得艺术是很美妙的,艺术中的人生观我体味着多是对生活的一种观察,体会与感悟;不管喜也好悲也罢,在吟唱或是勾勒或是拍摄或是记录生活的阴暗与光明的过程中:把玩生活的那种感觉就是那么美好!涉足自然,体味人生,表达情感是艺术家追求的:体会感悟的过程妙哉,妙哉!

  ⒑摄影相对于绘画是否艺术的东西少一些?我同意一个笔者的观点:收集绘画数收集梦幻,收集照片便是收集整个世界。当法国学术院在年买下达盖尔的摄影术专利,并向世人公布摄影术的正式诞生后,摄影对于绘画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绘画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摄影的优点也是缺点就是:真。它的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摄影艺术创造的束缚。怎样才算是一幅好作品呢?“好作品”不代表“好看的作品”。自然是美丽的,山的磅礴,水的柔美,柳的飘逸,牡丹的妩媚,风的灵动,它们浑然天成,“天生丽质”是拍摄者的好模特儿。可是在我看来风景拍摄是最难的;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发现美的独特视角是拍不出一幅好作品的。这样也往往会陷入是一幅“好看的作品”的误区。柏拉图曾经说过“艺术不过是制造了真实之物的影子,而且是与真理隔着三层的影子的影子。”他对于艺术的态度有待商榷,但一幅好的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艺术直觉力,浓缩着智慧,充溢着活力的思维方式。从这一点上摄影是艺术的。

  ⒒艺术在于创新,摄影需要创新:

  ⒓·作品《乔丹》(美)P.H.福斯特: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布光。脸部有些暗影,重点突出了他的眼神光与他手上的老茧;体现出乔丹的睿智与魅力。布光的别具一格让我们看到了乔丹的内心世界。

  ⒔·作品《罗伯特.阿尔特曼》(英)布拉德.威尔森: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剪裁。拍摄者大胆裁人物前额,突出导演那双深邃的眼睛,使照片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⒕·作品《水下人体》《拥抱》(美)霍华德: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拍摄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将人体摄影放置于水中,使得表情与肌肉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婀娜多姿,飘飘若仙,具有特别的风韵。他的不断探索与不断创新使得他在摄影艺术上设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⒖艺术需要想像,体会,沟通你我的心灵;摄影需要想象,体会。

  ⒗·作品《老人》(英)N.加恩特:照片中只见斗篷下皱皮的鼻子与没有牙齿的嘴唇和布满皱纹的下巴以及下巴上留存的几根曲须。斗篷遮住了老人的眼睛;我们不禁要想这眼睛或深邃或痛苦或忧郁或悲哀···想象的力量使这幅作品很有震撼力。

  ⒘·作品《某女士》(美)R.吉普森:大特写的人物脸部叠印着一个男人的剪影。这是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它能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其中心意思进行体会。象征境界具有足够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它有助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具有指向诗情和哲理,体现宏大的精神内涵,表现一种精神状态。

  ⒙老师的《古老与现代的对话》庄严肃穆神圣的金塔与远处矗立的电视塔是拉萨独有的人文景象。两种文明间的碰撞,古老与现代之间的碰撞···深渊的内涵让我对其印象颇深。

  ⒚“摄影瞬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和命运;摄影瞬间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和心灵语言的产物。”古希腊哲人说过“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流过你的身边。”用这句话来形容摄影的瞬间特性也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摄影有两种手段:抓拍与摆拍。抓拍是最大限度的保持现实生活的原始状态。摆拍则是对完美的追求;从构图,色彩,光影等各方面考虑。以我来看,抓拍是拍摄的最高境界。国宝级的美国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在拍摄《月升》时,为了达到最佳的光影和物体的组合。他默默等待最好的时机。老师在上课时教的经典例子让我影响深刻《‘核’谈》的精彩一刻便是对抓拍的完美诠释。再如:《新疆姑娘》这幅作品人物神态的生动形象就要归功于老师的抓拍技巧与经验和敏锐的艺术直觉力。人物摄像的最大挑战就是懂得被摄主体的心理,通过捕捉人物姿态与表情充分体现人物个性。

  ⒛举起你的照相机,与自然对话,感悟它的博大、壮美、奇幻···

  举起你的照相机,与生活对话,体味它的情趣、苦涩、幸福···

  举起你的照相机,与人的心灵对话,体会它的崇高、忧郁、坚毅···

  举起你的照相机,与艺术对话,感受另一个世界···

  摄影发展与艺术的意义

  摄影术自发明以来,基本上用在新闻摄影上,也就是实用的领域,大多数的人认为摄影不属于艺术的范畴。直到世纪初画意摄影的出现,它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意境和形式,其代表者为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此后各个流派逐渐的发展起来,比如出现了纪实摄影。

  年,在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由于它的影响,随后出现了印象派摄影。同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摄影》的论文,此后自然主义摄影发展起来。

  “由于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摄影创作实践、美学探索以及坚持不懈的组织推介,一种截然不同与前一个世纪的崭新的摄影观念现代摄影观念,终于在世纪年代脱颖而出。”

  包括即时摄影,纯粹主义摄影,另外还出现了抽象摄影,达达主义摄影等流派。不仅如此,摄影种类也在发展,出现了各种分类,如广告摄影、人物摄影、风景摄影等等。

  以及在摄影构图,摄影用光还有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发展,例如画幅与虚实,前景与背景,色调、线条、光与色彩的表现,还有造型效果这些方面的变化,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得摄影的艺术气息更加的浓厚,使得摄影逐渐变成了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

  现代社会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现在视觉影像正在覆盖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作为视觉影像的重要手段,摄影术也在迅速的发展,它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它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且又是富有魅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科学实验,新闻报到,太空探险等各个方面。

  摄影术自发明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摄影家不断的接受现代的意识,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研究清楚摄影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利于摄影术的发展,所以研究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人民网-摄影与现代艺术

  那只能说明他还没了解摄影艺术的语言和技巧。没门艺术的表现角度和方法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初探——兼与摄影内行商榷从摄影作品的基本要素上讲,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必备的明确的思想性外,从艺术性上讲,必须符合以下几点:一是构图要有艺术性。第一、要正确处理前景、主体与背景在三维空间的合理布局。在有限的取景框内,善于运用绘画语言,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恰当地处理好前景、主体与背景在三维空间的合理布局,使之和谐呼应,有机联系,相得益彰。在三者中始终强调主体,前景与背景为主体服务,并善于利用三者的明暗、虚实、远近及色彩变化,表现主体的趋势、动态和情绪。前景和背景是主体的陪体和点缀,根据表现主体的需要,决定取舍。可以只有主体和背景,也可以只有前景和主体,亦可以只有主体。摄影构图的取舍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常说的“减法规则”,凡对表现主体可有可无的陪体一概毫不可惜地去掉,陪体在位置、清晰度、色彩、亮度上决不能喧宾夺主。第二,善于利用景物线条和色彩引导观众的视线,视线延伸的终点应该是所要表现的主体,如果延伸终点不在主体上,势必分散对主体的关注。主体的亮度和色彩亦应该强于陪体,否则,陪体就过于枪眼。第三,注意黄金分割比。现在的照相机一般都配备井字形取景辅助框,其实这就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原理。主体合理的布局应该在四条直线的四个交叉点上,起码于其中一条直线重合,除了需要表现稳重建筑外,主体居中对于人物摄影一般不足取。第四,为主体的动态前区留有视角余地。拍摄人物侧面或者运动体,应该在人物面向的前方或者运动体的前方留有运动的空间,否则人物和运动体就会歌给人以碰壁的感觉,不利于动态的表现。第五,注意画面的美感。人物头顶长树、冒出电线杆、人被框在黑暗的门框中、画面被明晰的竖线或者横线一分为二,建筑物与地平线严重倾斜,都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应该视为废片。二是焦点虚实有理。为什么讲“焦点虚实有理”,难道虚了也有理?诸位看官别急,听在下道来。初学摄影,对实焦点是基本功。一般来讲,主体对焦不实很难成为好作品。但是,如果简单地说,焦点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也不见得正确,关键要看对主体的表现需要。比如,我记得有一幅表现窗外雨中身着红色雨披少女的经典照片,作者的焦点对在了沾满水珠的窗户玻璃上,远处的少女对焦不实成了虚影,但正是这一虚一实,夸张了雨雾蒙蒙的效果。试想,雨中走动的人物如果十分清晰,必然淡化雨雾的效果。所以,要根据表现需要,确定焦点在那里实,在那里虚。不该实的实,不该虚的虚,甚至哪里都虚的肯定不是好作品。哪里焦点该实?一般主体该实(再次强调一般、主体的重点部位该实!人物和动物的焦点在眼睛,建筑的焦点在中部,五排集体合影的焦点在第二排中部人物的面部,其他不胜枚举,一句话:在你所要表现的主体的重点部位。诸位看官,不要因为我说了“焦点虚实有理”,在一般情况下,轻易对批评你的片子人物面部焦点不实的朋友愤愤不平,因为网络上的片子大多属于“一般情况下”,“二般”情况的片子有,毕竟少,委屈了你请包涵!三是明暗有度。就像焦点虚实有理一样,曝光依然明暗有度。曝光准确的照片是好照片,但不一定是优秀作品。高调片人为地曝光过度,使人物白色的衣服和背景隐去,强化了头发和脸部,营造的是一种圣洁、高雅的情调;低调片有意地曝光不足,使人物的衣服和背景淹没在黑色之中,突出了面部的亮点,营造出的是深沉、幽静、典雅的氛围。这里的曝光过度和不足,恰恰是神来之笔,所以,简单地用曝光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幅作品有失公允。但对一幅作品的曝光评判就没有标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情况下,曝光还是要准确的,如果曝光严重过度或者严重不足,必要的影纹和细节荡然全无,我们要给观众看什么呢?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所见所睹,摄影作品也要适应人们的视觉习惯,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相机,它的宽容度远远小于人的眼睛对景物的宽容度,所以更要小心掌握曝光,尽可能使照片的明暗细节接近人们在生活中的眼睛所见,否则,不要怨怪观众的挑剔。当然,我积极主张和鼓励跨越了“照相”阶段的摄友,大胆探索,追求自己的摄影风格,灵活掌握明暗对比,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