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数据库应用开发(用Visual 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3))

 更新时间:2024-10-12

  ⑴数据库应用开发(用Visual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

  ⑵使用ADO对象开发应用程序可以使程序开发者更容易地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ADO访问数据库是通过访问OLEDB数据提供程序来进行的,可以访问不同数据源ADO技术可以访问包括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的所有文件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指南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本文目录用Visual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简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数据库的开发流程是什么(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工作步骤)用Visual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使用ADO.概述ADO是ActiveX数据对象(ActiveXDataObject,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建立数据库结构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下面讲述使用ADO对象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这些数据和要求将直接用于物理数据库的设计。

  ⑶用Visual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

  ⑷使用ADO.概述ADO是ActiveX数据对象(ActiveXDataObject,这是Microsoft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面向对象的新接口。ADO访问数据库是通过访问OLEDB数据提供程序来进行的,提供了一种对OLEDB数据提供程序的简单高层访问接口。ADO技术简化了OLEDB的操作,OLEDB的程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接口,而ADO封装了这些接口。所以,ADO是一种高层的访问技术。ADO技术基于通用对象模型(,它提供了多种语言的访问技术,同时,由于ADO提供了访问自动化接口,所以,ADO可以用描述的脚本语言来访问VBScript,VCScript等。.在VC中使用ADO可以使用VC提供的ActiveX控件开发应用程序,还可以用ADO对象开发应用程序。使用ADO对象开发应用程序可以使程序开发者更容易地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从而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库访问程序。使用ADO对象开发应用程序也类似其它技术,需产生与数据源的连接,创建记录等步骤,但与其它访问技术不同的是,ADO技术对对象之间的层次和顺序关系要求不是太严格。在程序开发过程中,不必选建立连接,然后才能产生记录对象等。可以在使用记录的地方直接使用记录对象,在创建记录对象的同时,程序自动建立了与数据源的连接。这种模型有力的简化了程序设计,增强了程序的灵活性。下面讲述使用ADO对象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引入ADO库文件使用ADO前必须在工程的stdafx.h文件里用直接引入符号#import引入ADO库文件,以使编译器能正确编译。代码如下所示:#defineINITGUID#import“c:programfilesmonfilessystemadomsado.dll“no_namespacerename(“EOF“,“EndOfFile“)#include“icrsint.h“这行语句声明在工程中使用ADO,但不使用ADO的名字空间,并且为了避免冲突,将EOF改名为EndOfFile。.初始化ADO环境在使用ADO对象之前必须先初始化环境。初始化环境可以用以下代码完成:在初始化环境后,就可以使用ADO对象了,如果在程序前面没有添加此代码,将会产生错误。在使用完ADO对象后,需要用以下的代码将初始化的对象释放:此函数清除了为ADO对象准备的环境。.接口简介ADO库包含三个基本接口:__ConnectionPtr接口、__mandPtr接口、__RecordsetPtr接口,__ConnectionPtr接口返回一个记录集或一个空指针。通常使用它来创建一个数据连接或执行一条不返回任何结果的SQL语句,如一个存储过程。用__ConnectionPtr接口返回一个记录集不是一个好的使用方法。通常同CDatabase一样,使用它创建一个数据连接,然后使用其它对象执行数据输入输出操作。__mandPtr接口返回一个记录集。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执行返回记录集的存储过程和SQL语句。在使用__mandPtr接口时,可以利用全局__ConnectionPtr接口,也可以在__mandPtr接口里直接使用连接串。如果只执行一次或几次数据访问操作,后者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如果要频繁访问数据库,并要返回很多记录集,那么,应该使用全局__ConnectionPtr接口创建一个数据连接,然后使用__mandPtr接口执行存储过程和SQL语句。__RecordsetPtr是一个记录集对象。与以上两种对象相比,它对记录集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功能,如记录锁定,游标控制等。同__mandPtr接口一样,它不一定要使用一个已经创建的数据连接,可以用一个连接串代替连接指针赋给__RecordsetPtr的connection成员变量,让它自己创建数据连接。如果要使用多个记录集,最好的方法是同mand对象一样使用已经创建了数据连接的全局—ConnectionPtr接口,然后使用__RecordsetPtr执行存储过程和SQL语句。、使用ADO访问数据库__ConnectionPtr是一个连接接口,首先创建一个__ConnectionPtr接口实例,接着指向并打开一个ODBC数据源或OLEDB数据提供者(Provider)。以下代码分别创建一个基于DSN和非DSN的数据连接。//使用__ConnectionPtr(基于DSN)__ConnectionPtrMyDb;MyDb.CreateInstance(__uuidof(Connection));MyDb-〉Open(“DSN=samp;UID=admin;PWD=admin“,““,““,-);//使用—ConnectionPtr(基于非DSN)__ConnectionPtrMyDb;MyDb.CreateInstance(__uuidof(Connection));MyDb.Open(“Provider=SQLOLEDB;SERVER=server;DATABASE=samp;UID=admin;PWD=admin“,““,““,-);//使用__RecordsetPtr执行SQL语句__RecordsetPtrMySet;MySet.CreateInstance(__uuidof(Recordset));MySet-〉Open(“SELECT*_FROMsome__table“,MyDb.GetInterfacePtr(),adOpenDynamic,adLockOptimistic,adCmdText);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数据连接和一个记录集,接下来就可以使用数据了。从以下代码可以看到,使用ADO的__RecordsetPtr接口,就不需要像DAO那样频繁地使用大而复杂的数据结构VARIANT,并强制转换各种数据类型了,这也是ADO的优点之一。假定程序有一个名称为m__List的ListBox控件,下面代码我们用__RecordsetPtr接口获取记录集数据并填充这个ListBox控件:__variant__tHoldertry{while(!MySet-〉adoEOF){Holder=MySet-〉GetCollect(“FIELD__“);if(Holder.vt!=VT__NULL)m__List.AddString((char_)__bstr__t(Holder));MySet-〉MoveNext();}}catch(____error_e){CStringError=e-〉ErrorMessage();AfxMessageBox(e-〉ErrorMessage());}catch(...){MessageBox(“ADO发生错误!“);}必须始终在代码中用try和catch来捕获ADO错误,否则ADO错误会使你的应用程序崩溃。当ADO发生运行错误时(如数据库不存在),OLEDB数据提供者将自动创建一个____error对象,并将有关错误信息填充到这个对象的成员变量。.类型转换由于对象是跨平台的,它使用了一种通用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因此CString类和对象是不兼容的,我们需要一组API来转换对象和C++类型的数据。__vatiant__t和__bstr__t就是这样两种对象。它们提供了通用的方法转换对象和C++类型的数据。.在VB中使用ADOADO提供执行以下操作的方式:、连接到数据源。同时,可确定对数据源的所有更改是否已成功或没有发生。、指定访问数据源的命令,同时可带变量参数,或优化执行。、执行命令。、如果这个命令使数据按表中的行的形式返回,则将这些行存储在易于检查、操作或更改的缓存中。、适当情况下,可使用缓存行的更改内容来更新数据源。、提供常规方法检测错误(通常由建立连接或执行命令造成。在典型情况下,需要在编程模型中采用所有这些步骤。但是,由于ADO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最后只需执行部分模块就能做一些有用的工作。以下元素是ADO编程模型中的关键部分:.连接通过“连接”可从应用程序访问数据源,连接是交换数据所必需的环境。对象模型使用Connection对象使连接概念得以具体化。“事务”用于界定在连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数据访问操作的开始和结束。ADO可明确事务中的操作造成的对数据源的更改或者成功发生,或者根本没有发生。如果取消事务或它的一个操作失败,则最终的结果将仿佛是事务中的操作均未发生,数据源将会保持事务开始以前的状态。对象模型无法清楚地体现出事务的概念,而是用一组Connection对象方法来表示。ADO从OLEDB提供者访问数据和服务。Connection对象用于指定专门的提供者和任意参数。.命令通过已建立的连接发出的“命令”可以某种方式来操作数据源。一般情况下,命令可以在数据源中添加、删除或更新数据,或者在表中以行的格式检索数据。对象模型用mand对象来体现命令概念。使用mand对象可使ADO优化命令的执行。参数通常,命令需要的变量部分即“参数”可以在命令发布之前进行更改。例如,可重复发出相同的数据检索命令,但每一次均可更改指定的检索信息。参数对与函数活动相同的可执行命令非常有用,这样就可知道命令是做什么的,但不必知道它如何工作。例如,可发出一项银行过户命令,从一方借出贷给另一方。可将要过户的款额设置为参数。对象模型用Parameter对象来体现参数概念。.记录集如果命令是在表中按信息行返回数据的查询(行返回查询,则这些行将会存储在本地。对象模型将该存储体现为Recordset对象。但是,不存在仅代表单独一个Recordset行的对象。记录集是在行中检查和修改数据最主要的方法。.字段一个记录集行包含一个或多个“字段”。如果将记录集看作二维网格,字段将排列构成“列”。每一字段(列都分别包含有名称、数据类型和值的属性,正是在该值中包含了来自数据源的真实数据。对象模型以Field对象体现字段。要修改数据源中的数据,可在记录集行中修改Field对象的值,对记录集的更改最终被传送给数据源。作为选项,Connection对象的事务管理方法能够可靠地保证更改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错误错误随时可在应用程序中发生,通常是由于无法建立连接、执行命令或对某些状态(例如,试图使用没有初始化的记录集的对象进行操作。对象模型以Error对象体现错误。任意给定的错误都会产生一个或多个Error对象,随后产生的错误将会放弃先前的Error对象组。.属性每个ADO对象都有一组唯一的“属性”来描述或控制对象的行为。属性有内置和动态两种类型。内置属性是ADO对象的一部分并且随时可用。动态属性则由特别的数据提供者添加到ADO对象的属性集合中,仅在提供者被使用时才能存在。对象模型以Property对象体现属性。.集合ADO提供“集合”,这是一种可方便地包含其他特殊类型对象的对象类型。使用集合方法可按名称(文本字符串或序号(整型数对集合中的对象进行检索。ADO提供四种类型的集合:Connection对象具有Errors集合,包含为响应与数据源有关的单一错误而创建的所有Error对象。mand对象具有Parameters集合,包含应用于mand对象的所有Parameter对象。Recordset对象具有Fields集合,包含所有定义Recordset对象列的Field对象。此外,Connection、mand、Recordset和Field对象都具有Properties集合。它包含所有属于各个包含对象的Property对象。ADO对象拥有可在其上使用的诸如“整型”、“字符型”或“布尔型”这样的普通数据类型来设置或检索值的属性。然而,有必要将某些属性看成是数据类型“COLLECTIONOBJECT”的返回值。相应的,集合对象具有存储和检索适合该集合的其他对象的方法。.事件ADO.支持事件,事件是对某些操作将要或已经发生的通知。有两类事件:ConnectionEvent和RecordsetEvent。Connection对象产生ConnectionEvent事件,而Recordset对象则产生RecordsetEvent事件。事件由事件处理程序例程处理,该例程在某个操作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被调用。某些事件是成对出现的。开始操作前调用的事件名格式为WillEvent(Will事件,而操作结束后调用的事件名格式为Eventplete(plete事件。其余的不成对事件只在操作结束后发生。(其名称没有任何固定模式。事件处理程序由状态参数控制。附加信息由错误和对象参数提供。可以请求事件处理程序不接受第一次通知以后的任何通知。例如,可以选择只接收Will事件或plete事件。下面的代码显示了一个使用ADO的例子。首先加入MicrosoftActiveXDataObject.Library引用。DimdbAsConnectionSetdb=NewConnectiondb.CursorLocation=adUseClientdb.Open“PROVIDER=MSDASQL;DSN=TestDatabase“,“sa“,““,-DimiAsLongDimidAsLongDimvalueAsSingleDimrstAsNewRecordsetSetrst=NewRecordsetrst.Open“select*from模拟量变化历史表“,db,adOpenDynamic,adLockOptimisticrst.MoveFirstFori=Torst.RecordCount-id=rst.Fields(“ID“)value=rst.Fields(“VALUE”)rst.MoveNextNextirst.CloseSetrst=Nothingdb.Close.总结ADO技术是访问数据库的新技术,具有易于使用、访问灵活、应用广泛的特点。用ADO访问数据源的特点可总结如下:易于使用这是ADO技术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由于ADO是高层应用,所以相对于OLEDB或者ODBC来说,它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同时,在ADO的对象结构中,其对象之间的层次关系并不明显。相对于DAO等访问技术来讲,又不必关心对象的构造顺序和构造层次。对于要用的对象,不必选建立连接、会话等对象,只需直接构造即可,方便了应用程序的编制。高速访问数据源由于ADO技术基于OLEDB,所以,它也继承了OLEDB访问数据库的高速性。可以访问不同数据源ADO技术可以访问包括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的所有文件系统。此特点使应用程序有很多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用于MicrosoftActiveX页ADO技术可以以ActiveX控件的形式出现,所以,可以被用于MicrosoftActiveX页,此特征可简化WEB页的编程。程序占用内存少由于ADO是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访问技术,所以,用ADO产生的应用程序占用内存少。、总结要在访问数据时判断出应该使用哪一种技术,这并不容易。可能需要公用实用程序来处理多个数据库类型;部分数据可能出现在本地硬盘驱动器上,部分在网络上,还有一部分在主机上。甚至客户安装在设备上的产品也会使这种选择更加困难。例如,你所期待的ODBC支持级别也许依赖于所安装的MicrosoftOffice的版本,因为这个产品不提供ODBC支持。你还会发现,ADO类提供的对象和方法要比ODBC类多。ADO可以提供程序中绝对必须具有的一些特性枣例如,你会发现OLE-DB和ADO两者都支持DFX_Currency,但在ODBC中没有对应的功能,但你要想掌握它们也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选择OLE-DB或ODBC时,有几条一般的规则。因为ADO实际上只是OLE-DB的包装,所以这些规则也适用于它。下面提供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用来帮助你决定选择OLE-DB还是ODBC。非OLE环境如果要访问支持ODBC的数据库,而该数据库又在不支持OLE的服务器上,那么ODBC是最好的选择。非SQL环境ODBC在处理SQL时非常出众。处理非SQL数据库时,OLE-DB则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OLE环境对支持OLE的服务器来说,选择OLE-DB还是ODBC也许是希望各半。如果有ODBC驱动程序可供利用,那么使用ODBC是一个好主意;否则,就只有选择OLE-DB了。所需的互操作性如果需要可互操作的数据库部件,那么只有选择OLE-DB。

  ⑸简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

  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规划.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程序编制及调试.运行及维护。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将建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周边的关系,要对应用系统定位,其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位、应起的作用均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明确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数据库支持的范围。分析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范围,研究数据结构的特点,估算数据量的大小,确立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的规范标准。规划人力资源调配。对参与研制和以后维护系统运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要求,对最终用户、操作员的素质作出评估。拟定设备配置方案。论证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设备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有足够的内外存容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网络传输和输入输出能力应满足应用需求并留有余量。要选择合适的os,dbms和其它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统性能、购置成本和维护代价各方面综合权衡。对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成本作出估算。预测系统效益的期望值。拟定开发进度计划,还要对现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统过渡作出具体安排。规划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内容应包括:系统的定位及其功能、数据资源及数据处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设备配置方案、开发成本估算、开发进度计划等。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经审定立项后,成为后续开发工作的总纲。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来完成。()需求信息的收集,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为主干线,从高层中层到低层逐步展开()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数据流图(dfd,dataflowdiagram)是业务流程及业务中数据联系的形式描述。图.是一个简单的dfd示例。数据字典(dd,datadictionary)详细描述系统中的全部数据。数据字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数据项:是数据的原子单位。·数据组项:由若干数据项组成。·数据流:表示某一数据加工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数据存储:是处理过程中要存取的数据。·数据加工过程数据加工过程的描述包括:数据加工过程名、说明、输入、输出、加工处理工作摘要、加工处理频度、加工处理的数据量、响应时间要求等。数据流图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数据字典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主要成果。()需求信息的评审.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评审,确认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聘请项目外的专家参与评审,可保证评审的质量和客观性。评审可能导致开发过程回溯,甚至会反复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预期目标都达到才能让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一份既切合实际又具有预见的需求说明书,并且附以一整套详尽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他是纯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常常要对数据进行抽象处理。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er方法是设计概念模型时常用的方法。用设计好的er图再附以相应的说明书可作为阶段成果概念模型设计可分三步完成。()设计局部概念模型①确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围②定义实体③定义联系④确定属性⑤逐一画出所有的局部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设计全局概念模型建立全局er图的步骤如下:①确定公共实体类型②合并局部er图③消除不一致因素④优化全局er图⑤画出全局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概念模型的评审概念模型的评审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用户评审。第二部分是开发人员评审。.逻辑设计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计算机上dbms所支持的结构数据模型。逻辑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户需求、约束条件、选用的dbms的特性。逻辑设计的输出信息包括:dbms可处理的模式和子模式、应用程序设计指南、物理设计指南。()设计模式与子模式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可分四步完成。①建立初始关系模式②规范化处理③模式评价④修正模式经过多次的模式评价和模式修正,确定最终的模式和子模式。写出逻辑数据库结构说明书。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指南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规划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应用程序的草图,指定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取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逻辑接口。编写出应用程序设计指南。()编写物理设计指南。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设计阶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数据和文档。例如,数据库的数据容量、各个关系(文件)的数据容量、应用处理频率、操作顺序、响应速度、各个应用的lra和tv、程序访问路径建议,等等。这些数据和要求将直接用于物理数据库的设计。编写出物理设计指南。.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对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配置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物理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设计指南、硬件特性、os和dbms的约束、运行要求等。物理设计的输出信息主要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其内容包括物理数据库结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位置分配及访问方法等。物理设计的步骤如下:()存储记录结构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存储要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存储记录格式。()存储空间分配存储空间分配有两个原则:①存取频度高的数据尽量安排在快速、随机设备上,存取频度低的数据则安排在速度较慢的设备上。②相互依赖性强的数据尽量存储在同一台设备上,且尽量安排在邻近的存储空间上。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应将设计好的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尽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记录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访问方法的设计一个访问方法包括存储结构和检索机构两部分。存储结构限定了访问存储记录时可以使用的访问路径;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实际使用的访问路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物理设计的性能评价①查询响应时间从查询开始到有结果显示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查询响应时间。查询响应时间可进一步细分为服务时间、等待时间和延迟时间。在物理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性能评价包括时间、空间、效率、开销等各个方面。⊙cpu服务时间和i/o服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cpu队列等待时间和i/o队列等待时间的长短受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影响。⊙设计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通信延迟时间。②存储空间存储空间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包括运行的应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数据包括用户工作区、dbms工作区、os工作区、索引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等。存储空间分为主存空间和辅存空间。设计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间,例如可指定缓冲区的分配等。但设计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辅存空间。③开销与效率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各种开销,开销增大,系统效率将下降。⊙事务开销指从事务开始到事务结束所耗用的时间。更新事务要修改索引、重写物理块、进行写校验等操作,增加了额外的开销。更新频度应列为设计的考虑因素。⊙报告生成开销指从数据输入到有结果输出这段时间。报告生成占用cpu及i/o的服务时间较长。设计中要进行筛选,除去不必要的报告生成。⊙对数据库的重组也是一项大的开销。设计中应考虑数据量和处理频度这两个因数,做到避免或尽量减少重组数据库。在物理设计阶段,设计、评价、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建立数据库时,dba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库配置。在数据库运行时,dba监察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根据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的准则,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操作,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保持高效率地运行。.程序编制及调试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应用程序设计的编制就可以和物理设计并行地展开程序模块代码通常先在模拟的环境下通过初步调试,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建立数据库结构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ddl)编写出数据库的源模式,经编译得到目标模式,执行目标模式即可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调试运行数据库结构建立后,装入试验数据,使数据库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运行应用程序,测试()装入实际的初始数据在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可行方案。()制定故障恢复规范()制定系统的安全规范.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后,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按照制定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在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授权和更改密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错误,迅速修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把数据库的备份和转储作为日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立即使用数据库的最新备份予以恢复。()监察系统的性能。运用dbms提供的性能监察与分析工具,不断地监控着系统的运行情况。当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或响应时间等性能下降时,立即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参数、整理碎片、调整存储结构或重新组织数据库等方法,使数据库系统保持高效率地正常运作。()扩充系统的功能在维持原有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采纳用户的合理意见,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增加新的功能。

  ⑺数据库的开发流程是什么(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工作步骤)

  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议这位网友去看看有关软件工程的书籍。当然,看书是一件非常烦闷的事情,在这,尽管试试将我的经验写一点吧。

  ⑼首先,要明确你要做一个什么系统。想达到什么目的。想怎样去使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便要开始计划整个数据库系统该怎样去做。

  ⑽第二,是选择数据库后台。数据库是保存数据的工具,可以理解为保存数据的一个大仓库,它把你所需要的数据全部保存起来。但要怎样使用这些数据,使之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显示出来,那就不是数据库的责任了,这就需要程序来实现了。不同的数据库后台各有优点缺点,不可一概而论哪个好哪个差,要看系统实际来斟酌。即是说,确定目标后就需要选择数据库。

  ⑾第三,确定后台数据库的内容,即确定数据结构。既然整个数据库等于一个大仓库,此时就要把仓库划分成一个个区域,用于保存不同类别的东西。这就是确定数据表及每个表的字段及各字段的数据类型。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你需要把有可能使用到的内容都设计到你的数据表中,以便以后可以保存及调用数据。还要想到表与表的关系,字段与字段的关系。好的数据结构会使到整个程序设计方便、科学、全面。这些内容,必须去查看相关书籍,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了。

  ⑿第四,选择合适的前台开发工具。对于后台数据库的操作,目前常用的前台开发工具基本都可以与之相连并对之操作,但是不同的开发语言有各自的长处。选择哪一种语言并不太重要,最重要是看你是否愿意一心一意钻研下去。对于初学者,什么语言都是一样的,就如小孩子学语言,学中英意日其实都一样容易,也一样难。

  ⒀第五,当清楚数据库后台和开发前台的特性与功能后,就可以开始规划系统的流程了。一般可以根据系统功能先将其划分为几大功能模块,然后再细分为各个细功能模块,然后对于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一般流程可以是这样的:

  ⒁设计流程图。把整个功能用流程的方式显示出来,让自己的思路清楚地记录在流程图上,这样可以轻易地模拟模块的运算过程,查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⒂编写程序。确定流程合理无误后,便可以开发进行程序的编写。由于现时硬件的强大,对语句的要求已经不再强调。只要可以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⒃第六,试运行程序。完成一个功能后,可以试运行,输入数据进行测试,不断修改,最后达到完全无误。

  ⒄第七,测试。完成程序后,就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一般来说,自己是找不到自己的错误的。明知是错就不会写进去,所以我喜欢找别人来为我测试。让别人去用,而且是让别人随便地用,不一定按自己所说的操作方法去用。这样最容易找到程序中的错误。

  ⒅第八,不断地修改。不断修改程序,使其所有的漏洞都改正过来。

  ⒆第九,编译。程序确认无误后,就可以进行编译。

  ⒇其实我所写的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完全解答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去学习一下软件工程。不看书总是不行的。希望可以为你带来一点点帮助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